少林寺也需要企业品牌建设 |
少林寺也需要企业品牌建设 |
|
爆发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范围内有20%的企业没有受到危机的影响。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品牌的企业。对于企业而言,最缺乏的不是市场,而是品牌,这是我国企业发展的软肋。如今,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却不是经济强国。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大企业。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基本上采取粗放式的发展方式。随着经济发展,市场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这种发展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合我国企业现有的生存发展模式了。
企业要做强做大,加强品牌建设很重要。“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意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与时俱进,传承历史与融入时代并行。在CEO释永信的带领下打造少林寺专属品牌,并将品牌不断升华。现如今少林寺已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中国的知名品牌,2009年又荣获“品牌中国25大典范品牌”等称号。
少林寺拥有1500年的历史,是建立在中原五千年历史传承的基础上,是中国历代祖师们精心打造传承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少林寺的塔林建筑、碑刻、壁画等从北宋建立一直没有间断过建筑。而禅宗和少林功夫作为国家的无形文化遗产,现在正在申报联合国的无形文化遗产。从默默于深山开始频频爆出新闻猛料,比如注册商标、开发少林寺食品、开设网站、开放武功秘籍、更有甚在淘宝上开起了网店等等不胜枚举。永信方丈本人也是出没在众多媒体中应付自如,出书立著,开坛讲经,不亦乐乎。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所作所为尽是为了重塑少林寺”禅宗”的目的,少林寺也需要走出去,真正将一个出家之地转型为商业品牌。对于品牌的创立,少林寺一点不比如今的商企落后,以释永信为代表的少林管理层先后接触过东道设计、孚图广告等专门机构来规划少林寺标识VI及其子品牌–少林寺食品。
少林寺在如今科技发达的社会中,整个社会、企业都在变革,所以寺院的生存状态在变,少林寺的生存方式也在变。所以要想少林寺有发展,就要符合现在的社会形态,努力把少林寺和文化相关的产业如何做大做强,既能升华、又能普渡众生。
品牌建设能够增加企业的凝聚力,使企业员工产生自豪感,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全体员工带着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的思想以主人翁的状态努力工作,使员工关注企业发展,为提升企业竞争力而奋斗。 好的企业品牌不仅使投资环境价值提升,还能吸引人才,从而使资源得到有效集聚和合理配置,企业品牌的吸引力是一种向心力,辐射力则是一种扩散力。 卡尔兄弟集团认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品牌将大大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这种提高的关键不是单纯靠人力、物力、财力地投入,而是靠“品牌”的无形文化力。企业品牌不是停留在美化企业形象的层面,而成为吸引投资、促进企业发展的巨大动力,进而促进企业将自己像商品一样包装后拿到国内甚至国际市场上“推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市场经济的全方位社会渗透,逐步清除企业的体制障碍,催化中国企业品牌的定位与形成。
|
|